查看“︁《对于军歌的一些研究报告》”︁的源代码
←
《对于军歌的一些研究报告》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作者 == [[何伟]] == 正文 == 对于军歌的一些研究报告 <poem> 我相信,军歌这个词,各位可能并不陌生吧?军歌可以反映那个时期的历史,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情况,今天我们娓娓道来,讲如下一些东西。 第一个问题,军歌什么时候诞生的?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不好,因为它没有搞清主次。军歌是军乐的一种,要探究军歌的起源,我们应该探究下军乐的历史。早期的军乐,一般为进行曲风格,进行曲的用途则是提高士气所用,以及部队行进时使用。一般来讲,通常曲速为罗马标准,是的,我们可以将历史追溯到罗马,但那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什么时候有这个概念呢?16世纪晚期,例如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来解答下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军歌的种类有哪些?这个就有比较多的分法了,我们可以按照战争和和平时代来划分,亦可以通过内容来划分,通常划分为新闻军歌、人物军歌、叙事军歌等。按时代划分我想各位都理解,那么我就来说下内容划分。第一类,新闻军歌。新闻军歌有一个特点,便是你能从中看到一副画面,战场的画面,我们来举个例子: 仄かに見ゆる敵艦は、名に負う済遠広乙号、彼より撃ち出す弾丸に、怒るは人と神のみか、波さえ荒ぶる豊島海。 (翻译:敌寇舰艇突兀现,名曰济远广乙号,弹丸轰击自敌寇,人神今时似共怒,波涛汹涌丰岛海。) 这是丰岛海战为题材的军歌,各位能不能从文字中看出画面呢?这便是新闻类军歌的特点,这类军歌的风格便是画面生动。 接下来我们说人物军歌,人物军歌通常为歌颂个人或群体的歌曲,我们举个例子,这是苏联军歌《士兵叙事歌》的一部分歌词: Шёл солдат, преград не зная, Шёл солдат, друзей теряя. (翻译:士兵不管障碍重重,征途多少战友牺牲) 这个歌词歌颂的便是士兵英勇无畏的精神,类似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类,叙事类军歌,这种军歌就是在用军歌讲述一个故事,代表型的便是《喀秋莎》,我举一个其它例子,德国的《阿贡森林之歌》: Und mit dem Spaten in der Hand,Er vorne in der Sappe stand. (翻译:他的手中拿着铲子,他在沟壑中前行。) 各位能看到画面吧?可这个是虚构的,叙事类军歌也能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但所述之事并非真实存在,而是虚构的,这也是其与新闻类军歌不同的地方。 我再额外提一类,这一类的歌词一般是称赞为主的,举个例子,《斯拉夫女人的告别》: Беззаветно тебя мы любили, Святорусская наша земля. (翻译:无论如何,我们爱你,俄罗斯的神圣土地) 其实还有很多分类,我这里就解说这几个。 接着我们来说,军歌的用途是什么?通常来讲,军歌可以提升士气,我们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神圣的战争》。 Вставай, страна огромная,Вставай на смертный бой. (翻译:起来,伟大的国家!做拼死斗争!) 再比如,法国的《马赛曲》,虽然这是国歌,但历史上这也是军歌。 Allons enfants de la Patrie,Le jour de gloire est arrivé ! (翻译:起来!祖国儿女,光荣之日已到来!) 斗志昂扬便是大部分军歌的一个很常用的形容词,当然了,军歌也有时是哀悼死去的人们,比较出名的是日本现在的第二国歌——《海行兮》。另一个作用,嘲讽或者威胁敌人。老规矩,我们举例说明,例如芬兰军歌《不,莫诺托夫》: Njet Molotoff,valehtelit enemmän kuin itse Bobrikoff. (翻译:不,莫诺托夫。你比鲍勃里科夫说的谎话还多。) 无情的嘲讽便是这种嘲讽型军歌的特点,说完嘲讽说威胁的。有的人可能要问了,军歌能威胁人吗?可以,我们来看看塞尔维亚的军歌《黑色轰炸机》:(西里尔字母式塞尔维亚语) Пријатељу стари из прослога рата,Ставицес и себи омцу око врата. (翻译:在上一场战争中的老朋友,你将作茧自缚。) 还有个例子,可能会让一些人说出“过于乌斯塔沙”的话的军歌: Стоји Хрват до Хрвата, ми смо браца сви, Нецете у Цавоглаве док смо зиви ми! (翻译:那些坚守着克罗地亚的人,我们是兄弟!只要我们活着,你们别想进入Cavoglave。) 第四个问题,军歌只能在战火中诞生吗?不,但这也是很多人误解的一点。诚然,战火可以促成军歌,但军歌并不都出自战火,举个中国的例子,《如果战争今天爆发》,这就是一个反例。谈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可以说说第五个问题了,军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一个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便是战争。战争中可以诞生很多名篇,这一点例子很多: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Mine eyes have seen the glory of the coming of the lord. (翻译:我的眼中看到了正归来的勇士的光辉) 守るも攻めるも黒鉄の、浮かべる城ぞ頼みなる。 (翻译:攻守兼备的黑色钢铁,是坚固可靠的海上城池。) Auf der Heide blüht ein kleines Blümelein,Und das heißt: Erika. (翻译:在湖泊上绽放的小小花朵,那是艾丽卡) Расцветали яблони и груши, Поплыли туманы над рекой. (翻译:苹果树与梨树上鲜花绽放,湖面罩着薄薄的轻纱。) 更多例子就不举了,我们来说第二个影响因素,那便是环境,例如德三的风格就和日本的风格不一样,美国和法国的风格也都有区别,这便是我要提到的环境。各位如果经常翻翻以前的歌曲,你会看到,日本的歌曲经常出现“八纮一宇”吧?而德国呢,“元首”这个词出镜率也很高。举个例子: Führer, befiehl! Wir folgen dir! (翻译:元首啊!下命令吧!我们会服从!) 这便是国家环境对军歌的影响,当然我说的不只是内部,外部的战争也对军歌或多或少有一定影响,例如《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做对比,你会发现《波茨坦宣言》的言辞更加强硬。军歌也是这样的道理,即便是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军歌的风格也不会一样。 第六个问题?为什么军歌会有价值?这也是许多人不注重的一点,大家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抗战没有爆发,那么我们不会唱响“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吧?也不可能唱起“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吧?更没有什么“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吧?也没有“风在吼,马在叫”吧?假如日本明治维新后没有走上扩张之路,那么你还能听到《雪之进军》吗?军歌是能映照一段历史的最好证据,可现在很多人不去重视,觉得它传播的是不正当思想,传播的是旧时那些被打倒的思想,这一点只能深表遗憾。 第七个问题,现在军歌传世量大吗?不大,可能连鼎盛时期的5%也不到了,大量的歌曲在流失,许多的歌曲,作词作曲者的名字没有了,曲子录音也没了,仅存下的文字也开始在流失。所以,珍惜现在你还能听到的军歌吧,未来,他们可能就跟我们一样,成为了这历史中的匆匆过客。 </poem>
返回
《对于军歌的一些研究报告》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随机页面
新闻
文章
恶俗史记
刘人药
创人药
群体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