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节俭观》:修订间差异
恶俗维基>Shuzo443 创建页面,内容为“==作者== 郭洪山 ==正文== 从小到大一直保持而不曾消减的,最明显的便是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它来自贴近大自然的家乡…” |
小 导入1个版本 |
(没有差异)
|
2025年1月31日 (五) 09:57的最新版本
作者
正文
从小到大一直保持而不曾消减的,最明显的便是我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它来自贴近大自然的家乡—那阴山下、河套边,纯朴的乡音间。外祖父母赋予我“正统”的节俭观;祖父母则言传身教,并且家周围的环境也给了我朴素的行为准则。所以,在节俭方面是我“教育”父母。
逐渐地,来到深圳后,我意识到物欲是何物。我的“苦行”在发达的城市中显得十分怪异。那的确是“衣食住行”样样节俭:穿校服、吃素菜喝稀粥、不肯换新床、不肯坐公交;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求的增加,这种节俭便储存在大脑里,虽不再执行,但凡事都以此衡量。父母为了开导我这个吝啬狂,说:“人有需求就要一定的满足,需要的物品就应购买,想得到的东西也可适当获得。”母亲还拿资本经济论批评我阻碍货币流动和物资更新。渐渐地,我有所开化,但整体仍然是“一箪食一豆浆衣敝缊袍”
有一段时间,我受到班上咖啡潮的引诱,每晚光顾超市了解市场;还有一段时间,我有了些优盘、MP3、电子词典之类的东西。那些日子,回想起来,没什么好的记忆,并不觉得那是享受;反省之后,我便加强了心灵的约束,不再招摇,只是默默地使用。我从此加深了对整个经济、资本社会的认识,明白了许多新道理。
我的零花钱(其实许多是父母的钱),带给我一次“风波”,其远不止开禁之乐。相比之下,那些“说”我愚昧的人,其行径不过是饮料零食之享用,稿纸笔头之浪费“罢了”;导致资源的浪费,比奢侈还要严重啊!我觉得纯粹生产值与奢侈无关,高消费不应挥霍水、纸、电等资源。宏观上青少年这种“先进”人拥有零花钱是一种虚假的商机与市场;微观上,零花钱背后是懒惰的习惯、零乱的生活、漫无目的浑浑噩噩的思想,是近乎丑恶的行为。我虽没有真正的零花钱,可我并不比别人少拥有——音乐、书籍给予我的,应该比篮球和名牌服装要多吧。
虽然零花钱不一定影响社会多少,虽然青少年在经济中会有新的面貌,我仍坚持我的节俭观,因为其中有生活真正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