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与科学主义》
作者
原文
最近看到一些批评科学主义的言论,大意就是说科学和宗教一样,并不是绝对的真理,都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对此,Strongart教授感到非常遗憾,这就是典型把你拉倒同一个平台上,然后再用他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我们不妨先从侦探小说开始,在侦探小说中,是什么让读者与剧中人认为侦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真的?有人说是证据,但凶手也常常给出所谓的证据,制造虚假的不在场证明。有人说是推理,但侦探的参照物在看到案情的某个局部,同样能够进行有模有样的推理。可最后侦探能够用新的证据破解凶手的不在场证明,用更精妙的推理能够指出参照物的推理漏洞,此时旁人就逐渐开始相信侦探的话,但凶手却依然可以狡辩说那都是侦探的一面之词,此时就需要侦探找一个“非我”的关键证据,可能是某个客观的物证,也可能是凶手自己的言辞矛盾,这样读者与剧中人就会相信侦探所说的话是真的。
仔细分析上述过程,就会发现侦探对真相的揭示,并不是单纯的有物证人证,而是一个推理搏斗的过程。假若在侦探战胜了凶手和参照物之后,忽然有人跳出来说,这只是侦探的一面之词,侦探可以有侦探的证据和观点,但凶手和参照物也都有他们的证据和观点,他们都是平等的。都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假若真有哪部作品这么写,当侦探在推理与证据完全占有的前提下,人们还不接受他的判断,那就不是侦探小说了,很可能就是讽刺大众愚昧的喜剧作品了。
比起侦探小说的标准而言,科学的标准要更加严格,至少还要求对证据或者说实验事实的可重复检验。科学之所以被看做真实的,是因为它就是求真的活动,有着严格的求真标准,不像宗教只是希望安抚人心。当然,正如侦探也可能犯错误,科学理论也不是绝对的真实,但至少它是走在求真的道路上。假若宗教能够给出比科学更真实的世界,就好比一个猴子能胡敲乱打写出比人类作家更有意义的文章。很多人接受宗教的观念,是因为宗教能够让人们相信他所说的是真的,或者是给他们一个逃避真实世界的避风港。
有一种为科学辩护的观点,就是认为科学比宗教有用,科学给我们的带来极大的福利,让人类进入了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等等。然而,这样的辩护却是软弱无力的,宗教、政治等文化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要比科学更有用,因为他们更加贴近人们的世俗生活。原始人没有侦探,照样可以处理他们的谋杀案,其方法就是找巫师占卜出凶手,而且还能够得到加大欢喜的结果,凶手欢喜是因为逃脱的惩罚,巫师欢喜是因为完成了任务,部落其他成员欢喜则是因为惩罚了“凶手”,甚至连冤死者的家人也同样欢喜,在巫师的蛊惑和部落权威之下,他们反而还要真诚的感谢部落帮他们清理了身边的魔鬼。科学与其说是有用的,不如说是保障了一种事实层面上的公平。
有一种批评科学主义的观点,认为科学用它的语言入侵了生活世界。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水,本来就是我们很熟悉的那个东西,可一到科学上就变成冷冰冰的H20了。实际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自大,总是认为自己所能够理解体悟的最高层次的概念,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想象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原始人还没有水这个概念,可能只把它成为“流动的某个东西”,后来有原始科学人提出了“水"这个名称,非要拒接H2O这个名称的人,为什么不把“水”这个名称也一起扔掉呢?科学就是不断在做这样的突破,作为一种先锋力量,将随着教育的普及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世界,只有一些顽固派才会把它叫做入侵。
科学向我们揭示了真实的世界,那些认为科学之外,还有其他真实世界的,其实是把事实与对事实的态度的混为一谈了。像宗教、艺术等文化形式,实际上都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态度,科学有自己的态度,但也不排斥这样的态度,而且作为一种剩余价值,还会不断的扩展这些态度的事实舞台。但假若宗教、艺术等文化形式非要把态度也当成一种事实,把剧中的情节当成了现实的状况,这就是科学所不能容忍的了。尽管科学也并非给出所有的答案,依然还有很多地方是科学所没有达到的,即便是科学所在的领域,也依然可能存在很多的漏洞,但科学也更加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就好比侦探的推理也可能有漏洞,甚至根本就没有找到破案的线索,但此时要是找个巫师算命算出了凶手,恐怕就会变成怪力乱神的鬼故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国内很多人对科学的挑剔,主要还是自己的教育不当,大都是以灌输的方式来讲科学知识的,讲不清道理就只是叫他们相信科学,不但使得人们没有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反而是对科学产生了抵触情绪,看到有人对科学进行质疑的时候,便乐于对其煽风点火了,实际上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所批评的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