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

来自恶俗维基
(重定向自克尔凯郭尔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人生自古谁无死?不幸地,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已经逝世,因此无法继续与您互动,让我们永远缅怀它。

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
文件:Kierkegaard.jpg
一代目

姓名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常用ID

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
齐克果

职业

存在主义哲学家
反宗教人士

能力

存在主义
哲学怀疑论
发文炒作

特长

信仰之跃
非此则彼

必杀技

恐惧与战栗

硬度

★★★

所属

哲学家

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丹麦语:Søren Aabye Kierkegaard,又译齐克果、祈克果、克尔凯郭尔、吉尔凯高尔等,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是丹麦神学家、哲学家及作家,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创立者。刺客信条中被滥用词语“信仰之跃”的发明人,原意指一个人在对某件事物或宗教信仰执着到一定程度时,所产生思想上的飞跃。

《海盗报》事件

由于父亲的原因,他以为上帝将给他们家庭以惩罚,他断定上帝一定会让他死在父亲前头,死在34岁之前——那是耶稣的有生之年。因此他把出版于1846年的《〈哲学片断〉一书的最后的非学术性附言》当做自己“最后的”著作而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本打算就此搁笔,隐退到乡村里当一个牧师了此一生。结果却出乎他自己的预料多活了9年,而且又重新拿起了笔,原因是他同报刊发生冲突,进行了一场别样的辩论大战,即所谓“《海盗报》事件”,这对他的晚年生活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当时的丹麦,《海盗报》是由青年诗人哥尔德施米特创办的一家周刊。就其政治倾向来说,《海盗报》站在自由主义立场上用嘲笑和讽刺的方法抨击专制保守和落后的社会现象(说白了就是找乐子),但刊物的格调不高,经常利用社会上的流言蜚语,揭发个人隐私进行人身攻击(可以认为是最早的恶俗)。这份周刊在一般公众中很受欢迎,发行量相当大。哥尔德施米特在该刊上发表了一篇赞扬克尔凯郭尔的文章,却引起后者极度不满。克尔凯郭尔认为《海盗报》是专门迎合低级趣味的刊物,受到它的赞扬实无异于对他的莫大侮辱,于是他公开在报上发表美文辱骂《海盗报》,由此引发了该报的全面反击。差不多在1846 年整整一年内,《海盗报》连续发表了十万甚至九万篇乐克尔凯郭尔的美文,对他的为人竭尽揶揄讥讽之能事,甚至在他的生理缺陷、服饰、家产、生活习惯等方面取乐,并配以漫画。那时漫画还是颇为新鲜的东西,上了漫画也就成了大众乐子。这深深地伤害了克尔凯郭尔的自尊心,甚至他在街上也成为小鬼(指年龄)们找乐子的对象。他原先以为在喷神争霸中会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但无情的现实却使他极度失望。他不仅没有获得人们的同情,反而感到人们因他受嘲弄而幸灾乐祸。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愿与人来往,性情也更自闭了,当他每天上街作例行的散步时,惟一的“ao朋友”就是他随身携带的一把雨伞。现实世界我艹你妈!!!你把多少人的生活,都他妈毁了!!!

语录

  • 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所渴望的。[1]
  • 思想接踵而至;我刚刚有了一个想法,正要写下来,一个新的想法又喷涌而出——抓它、挠它——疯狂——神经错乱!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在多长的时间里,以及在怎样的层次上他能够甘于寂寞,无需得到他人的理解。能够毕生忍受孤独的人,能够在孤独中决定永恒之意义的人,距离孩提时代以及代表人类动物性的社会最远。[2]
  • 悖论是思想家的激情之源,而且没有悖论的思想家就像一个没有情感的恋人:微不足道的平庸……一切思想的最高悖论是尽力发现思想不能够思考的事情。[3]
  • 生活总是要向前走,但要理解生活,必须向后看。[4]
  • 青春是什么?一场梦。爱情是什么?那场梦的内容。[5]

注释

  1. 指出道
  2. 躁狂症前兆
  3. 创象起源说
  4. 指开倒车
  5. 自以为看破爱情就可以对女孩不负责任的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