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网络暴力的良药》
作者
削除前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05209
正文
昨天晚上下直播的时候,我心血来潮发了一个投票,想看看各位对处理恶俗狗这件事上有什么看法。直至现在,已经有一千多人参与投票了。对于这个参与人数,确实是我始料未及的。但让我更没有想到的是,投票中的第六项居然以百分之24.98%的支持率位列榜首。
看来,大部分b站用户都对恶俗狗人肉搜索以及出户籍的行为恨之入骨啊,都想要以同样的方式狠狠的惩戒他们一下,让他们尝尝,被迫害的滋味。
只有亲身品尝过痛苦,才会知道痛苦是什么滋味。
虽然我的心里也憋着一股气,也希望用“以暴制暴”的方法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是,以暴制暴,真的能够彻底解决这件事吗?
网络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网民的匿名性,网络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二有一些网民的素质原因,三有社会的不公,四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等。中国网络暴民的出现,与中国网民年轻化、网络的商业化运作以及中国民主环境都有极大的关联。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公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8.6%的网民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这一特征在中国网络发展的十一年中不曾变过,18岁以下以及18~24岁之间的网民比例呈上升趋势。网民年轻化,是网络暴力突现的直接原因。这些年轻的网民,较年长的人来说,血气方刚,充满激情冲劲十足,但也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容易放纵自己。主帖事件在网络上一发布,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用键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显出不满与愤怒。而这些愤怒的个体在网络上非常容易结合成一个观点一致的暂时群体,然后他们以群体的身份,以“正义”名义对当事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追讨与打击。他们以为自己正在伸张正义,却忽略了自己给别人带来的过度伤害。而且年纪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他们既容易受群体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的左右,急于对一件事情下是非判断,而无法迅速看清事件背后的复杂关系与原因。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知,很容易认同并实施以暴治暴的网络暴力。网络本身的特性又比传统的媒体或是言论平台更能容纳这种年轻的冲动与无知。正如一位网络编辑所说,“网络暴民”这个词并不新鲜,其实“平媒暴民”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只不过“网络暴民”由于其发言成本低、联合成本低、杀伤半径大而更显威力罢了。
据昨天弹幕中一个恶俗狗亲口所说,他身边的恶俗狗基本上都是学生,还在花着爸妈的钱,拿着爸妈买的手机,在网络上喷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年龄,基本上都在二十岁左右,甚至更小。正如上文所说,年级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水平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深度,就像是墙头草一样,不管是非对错,都是随着大流跑,不去深究这件事的本质,更不会在乎他们口中的话与现实有多大的偏差,反正只要说了,表达自己立场了,那他们就会心满意足了,全然不顾这些话会给当事人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即使是未来某天,当事人将他们的造谣全部推翻,他们也会寻找其他理由来搪塞,甚至就笑一笑,当做自己从来没有说过那些话。
说到这,我想大家的脑海里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词语:熊孩子。
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篇有关熊孩子的文章:http://www.sohu.com/a/250662855_641464
父母的过分溺爱与放纵,是熊孩子的成因,假设这些恶俗狗的父母会像上篇文章中那些父母那样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做错事的时候受到批评和教育,在做对事后得到表扬,等他们长大之后,拿起手机,还会像今天这样当一只恶俗狗,去对别人实施网络暴力吗?
想要彻底消灭恶俗,做到斩草除根,以暴制暴,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不但不能将这件事完美解决,反而还会激化矛盾,让原本就不平静的海面再一次掀起惊涛骇浪。
有句俗话说得好,冤冤相报何时了。
虽然我希望这件事能够被完美解决,但我真的不希望最后解决的办法,是以暴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