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胡令》
文件:Brain.png | 大脑降级警告
以下内容过于奇妙深刻,可能会导致大脑降级,请谨慎选择观看。 |
作者
现代人假托五胡十六国时期人物冉闵的伪作,具体作者不详,目前能搜索到的最早版本出自2004年1月的天涯论坛。
影响
将这篇文章中的语句在知乎、百度贴吧等论坛进行搜索,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提及此文的发言者并未得知是伪作。
对未经过文言文学习的一般通过人士具有极强的煽动性,间接导致互联网中皇汉群体的诉求变得更加激进。
有皇汉创立了冉闵纪念园来纪念冉闵的虚构事迹。
正文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1]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我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2]
前晋[3]八王[4]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5]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6]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7]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8]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9]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10]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11]
注释
- ↑ 在两晋时期,中原的主体民族被称作“晋人”或“赵人”,“汉”或“皇汉”是南匈奴建立的汉政权的自称,此时已经被石勒灭亡。
- ↑ 此句化用自唐代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 ↑ 东晋不会将西晋称作“前晋”,而是“中朝”。
- ↑ 唐代房玄龄等《晋书》中将该动乱的主要内容记载在了司马颖等八人的传记中,故后称“八王之乱”,实际参与的诸侯王并不止八位,八人中也不全是叛乱分子,故时人不应如此描述。
- ↑ 疑将西晋军阀王浚下令溺杀段部鲜卑仆从军强抢的八千民女,以及西晋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将掠夺的洛阳皇宫奴婢万余人作为军粮的事迹进行糅合。
- ↑ “两脚羊”说法最早来自宋代庄绰的《鸡肋编》记载的登州(今山东文登)“忠义之人”的食人行为:“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 ↑ 东海王司马越被晋怀帝司马炽下诏讨伐,忧惧而死,他的部众撤回其封国的路上被石勒消灭。司马越是“八王之乱”的主要参与者和最终得胜者,对西晋的颠覆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称作“王公忠烈”实在莫名其妙。
- ↑ 实施者为加入匈奴汉军的曹魏官员王颀之孙王璋,并非所谓“夷人匈奴”。
- ↑ “罄竹难书”出自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记载隋末李密控诉杨广的罪行:“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 本句式首创于近代,如《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的“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 ↑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自当代作家卞毓方的《文天祥千秋祭》。
另见
|